刚刚落幕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迎来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首次设置“具身智能”专题分论坛。这一主题的开设不仅标志着国内对前沿科技领域的聚焦和重视,也汇聚了中国具身机器人领域三位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李泽湘、王田苗和赵明国。他们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科创商业化、技术突破及未来趋势的深刻洞见,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描绘了更加清晰的蓝图。
在国内科技界,这三位学者素有“南湘北苗”的美誉,各自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成就可谓卓然不群。
李泽湘,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发起人,被誉为“硬科技孵化大师”。他的一系列举措孕育出包括大疆和云鲸智能在内的23家独角兽企业,持续为机器人领域注入活力。
王田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科技创投导师,30余年的深耕让他成为连接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的重要桥梁,其学生遍布机器人产业的核心企业。
赵明国,清华大学教授、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探索先锋,长期专注于机器人控制系统和被动动力学的研发,目前全力推动机器人类脑计算的实现。
三位专家在会上分别提出了关于具身智能前景与挑战的核心观点,揭示了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关键线路。
李泽湘:从“乔布斯模式”看科创新机遇
李泽湘认为,未来低空经济(eVTOL)、海洋经济(eYacht)以及具身智能(eBot)将成为颠覆性技术发展的“三大件”。他强调,中国在C端市场以及供应链创新上的潜力将赋能更多创业者,这为真正实现技术落地和市场共赢提供了广阔空间。他还提出变革教育体系,从基础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透露XbotPark已创立专注科创教育的幼儿园,推动从小到大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赵明国:从机器人足球到完全自主化的愿景
赵明国从RoboCup竞赛谈起,指出机器人通过比赛模拟真实场景,是解决技术痛点的重要路径。他表示,具身智能的核心是机器人通过感知外界,自主完成任务,但在当前,不少定位工厂和社会化应用的机器人尝试可能略显超前。他强调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让机器人完全自主化,通过视觉引导和端到端学习实现自我决策能力,最终扩展到更具挑战性的实用场景。
王田苗:中国在全球具身智能崛起中的角色
王田苗则从技术和产业演进的角度勾勒了具身智能的发展路线。他指出,随着大模型与核心部件芯片的突破,具身机器人将展现出多样化形态。在这一重大变革之下,中国的推动逻辑不仅是市场需求,同时承载着“国家逻辑”——以科技创新驱动新工业革命。他预测,2030至2035年,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将成为引领性技术,其应用场景将从智能家居逐渐扩展到工业和特种作业领域。
三位学者一致认为,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要兼顾技术创新与商业化推进。李泽湘特别提到,产业创新需要从用户需求和供应链重塑中寻找突破口,“乔布斯模式”正是对线性创新传统的颠覆性解读,让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王田苗则呼吁全球学者重新审视技术到应用的路径,并特别提到2027至2028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届时具身端侧的应用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赵明国则关注技术基础问题的解决,他认为推动机器人自主化的关键,是在感知与决策环节找到更高效和智能的解决方案。同时,他也提醒,盲目追求短期目标可能会抑制技术积累的深度,建议通过不断扩展模拟场景,如RoboCup等赛事,推动技术水准的自然演进。
随着全球创新竞争的加剧,中国凭借巨大的C端市场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有机会引领具身智能革命的新潮流。从基础教育到产业布局,从技术突破到市场逻辑,三位顶尖学者的洞察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智慧和启示。
正如王田苗所言,“这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遇。”以具身智能为核心的未来,已经悄然而至。
[机器洞察网出品] [具身智能发展趋势] [机器人自主化技术突破] [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乔布斯模式与创新商业化]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黄金广告位]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四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FcvND80IXSO_GHlsI1R0w?pwd=qwer
🔑 提取码: q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