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9, 2025

中国具身智能在全球市场和国家战略层面发挥重大作用

必读文章
夏雨婷
夏雨婷https://www.roboinight.online
专注于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热爱骑行旅行,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科技如何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

Image 0

刚刚结束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迎来了一个重大创新——首次设立具身智能主题分论坛。在该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三位顶级学者李泽湘、王田苗和赵明国受邀出席,并分享了他们对具身智能技术和科创商业化的深度思考。这三位学者在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地位犹如武林传说中的南帝北丐,被誉为“南湘北苗”,他们的洞见不仅关乎技术未来,更对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启发。

李泽湘,作为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以推动硬科技商业化著称。他不仅开创了机器人竞赛课程,还主导建设了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帮助孵化了包括云鲸智能在内的23家独角兽企业。在论坛上,李泽湘提出未来的关键产业将围绕三大领域展开:低空经济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海洋经济的eYacht(电子游艇)以及具身智能的eBot(具身智能机器人)。他强调产业创新已从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深度结合供应链机制,并且指出中国在C端(消费者市场)占GDP比例有极大发展空间,将为创新创业提供巨大机遇。

清华大学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分享了他对具身智能技术核心的观点。他指出,具身智能的本质是机器人通过感知外部世界,自主完成任务。目前,机器人可以执行简单的踢球和对抗任务,但在战略层面仍需借助AI辅助实现人类决策。他以机器人竞赛RoboCup为例,认为这是锤炼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试金石,对机器人的自主化能力具有推动意义。赵明国还提出,机器人行业应避免急功近利,通过技术积累逐步达成重大突破。他展望,未来的目标是机器人完全自主化,行业规模将在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过程中得到扩展。

王田苗则从具身智能产业推进的宏观逻辑入手,揭示了技术革命与市场演变的深层关系。他认为大模型对机器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能够模拟人脑,将复杂任务分解并指导机器人执行。与此同时,机器人形态未来将呈现多样化发展,轮式、足式、仿生等各种形态将并存,而人形机器人并不一定成为单一方向。他预测,2027年至2028年间,具身智能在端侧应用上将出现突破,而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将在未来两年率先实现;至2030年和2035年间,人形机器人与飞行汽车将成为引领潮流的创新领域。

在国际趋势与中国逻辑的交汇中,三位专家的洞察共同指向了一个重要命题:中国的具身智能产业不仅在技术上奋起直追,更在全球市场和国家战略层面发挥重大作用。李泽湘特别指出,中国科技正在崛起,对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及资本市场波动产生深远影响。这意味着中国不再只是技术追随者,而是创新引领者,这一角色转变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生态。

此次分论坛的探讨不仅为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还为产业技术领导者提供了实践路径。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有望在这一关键领域掌握话语权,推动技术与商业的双重变革。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成为连接人类与物理世界的重要桥梁,也将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Image 100


[机器洞察网出品] [具身智能技术创新]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家居] [科技商业化与产业革命]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黄金广告位]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四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FcvND80IXSO_GHlsI1R0w?pwd=qwer

🔑 提取码: qwer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最新新闻

巨型机器人昆虫将进军农场

“仿生灵感如同大自然的语言,它教会我们如何以智慧与环境和谐共舞。”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